YU Space

Thoughts on design, imagination of technology, fragments of everyday life. Not meant to define anything—just a place to lay down these drifting ideas, like quietly gathering light, piece by piece.

SHIRO

SHIRO

general
日本柴柴

日本柴柴

武藏野美術大學
IDEA

IDEA

一般
理解「空間、地點與情境」方法框架《People, Paths, and Purposes: Participatory Envirotecture Notations》
閱讀心得

理解「空間、地點與情境」方法框架《People, Paths, and Purposes: Participatory Envirotecture Notations》

我在上學期開始的個人創作計畫——以「光線與聲音」為核心的街道色票視覺化作品。為了深化對這個創作主題的理解,我在寒假期間讀了《People, Paths, and Purposes: Participatory Envirotecture Notations》。他提供了一套分析「空間、地點與情境」的方法框架,探討人們如何透過感官經驗、行為模式與場景參與,理解與回應所處的環境。

2025.02月心得——科技藝術中的身體與時間 參觀展覽
武藏野美術大學

2025.02月心得——科技藝術中的身體與時間 參觀展覽

二月回台過年後,我參觀了 evala、Machine Love 和 teamLab 三場展覽,開始反思科技與感知的關係。聲音、時間與互動成為我創作思考的新焦點,也啟發我重新定位設計與感官之間的連結。

2025.01月心得——光、聲與感知
武藏野美術大學

2025.01月心得——光、聲與感知

迎來在日本的第一個新年,我一邊參與初詣與畢業展,一邊在創作中思考「光與聲」的感知表現。坂本龍一展帶來強烈啟發,也讓我開始探索設計中情感與時間的層次。

2024.12月心得——掰掰2024
武藏野美術大學

2024.12月心得——掰掰2024

十二月是反思與收尾的時刻。我重新調整創作方向、發表了 time keyboard,也在課堂與展覽中深化了對「trübe」與感知設計的理解。課堂之外,忘年會讓我感受到日本文化中的「一起告別一年」。

2024.11月心得——創作與感知的深化
武藏野美術大學

2024.11月心得——創作與感知的深化

來到日本第三個月,我開始從適應走向真正的融入。創作主題逐漸明確,課堂討論更深入,對於「溫和技術」與「殘留與時間」的思考也讓我重新理解設計與人的關係。

10月心得——藝術祭、思考與設計課
武藏野美術大學

10月心得——藝術祭、思考與設計課

十月在秋意中展開,參加了熱鬧的藝術祭,也深入思考「光」與「簽名」的創作方向。課堂上接觸了新軟體與設計理論,逐漸釐清工具、時間與情感共鳴在創作中的角色。

9月心得——初抵日本的第一個月
武藏野美術大學

9月心得——初抵日本的第一個月

初到日本,一邊適應生活、一邊開始創作。從課堂討論、靈感探索到文化衝擊,我慢慢學會在不確定中找到節奏,也開始思考如何以設計引發真實的情感共鳴。

SHIRO